儿童大运动发育迟缓是家长焦虑的焦点之一,尤其当患儿出现18月龄仍无法独立行走时,需系统排查神经肌肉疾病、骨骼畸形等病因。孙小迪医生在此类病例的诊疗中,展现出对运动发育里程碑的深刻理解,其干预方案需结合功能训练与病因治疗。
运动发育评估的精细化
孙医生会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(AIMS)对患儿进行姿势分析,识别是否存在原始反射残留、肌张力异常等问题。例如,曾有一例2岁仍不会独站的患儿,经评估发现存在尖足畸形和跟腱挛缩,孙医生立即安排足踝矫形器定制,并配合水疗降低肌张力。这种“评估-矫治-再评估”的流程,为后续康复奠定了基础。
分阶段康复训练方案
针对不会走路的患儿,孙小迪团队制定三阶段训练计划:初期通过Bobath球训练增强核心肌群力量,中期借助平衡木、斜板改善本体感觉,后期引入助行器模拟步行模式。有家长记录显示,经4个月系统训练,患儿从扶持站立进步到能独立行走5米。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病例,则会同步开展注意力训练,避免运动与认知发展脱节。
辅助技术的应用
医院康复科配备下肢康复机器人、功能性电刺激仪等设备,可辅助完成高强度重复训练。孙医生会根据患儿肌力分级选择适宜技术,例如对肌力2级以下的患儿,优先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增强肌肉收缩;对肌力3级以上者,则采用减重步行训练。这种技术分级应用策略,提高了康复效率。
家庭环境改造建议
孙小迪医生强调“康复应融入日常生活”。她会指导家长调整家居布局,如移除地毯减少跌倒风险,在楼梯安装防护栏创造安全练习环境。对于学步期患儿,建议穿着防滑袜在硬质地面上练习,同时避免使用学步车等辅助工具。这种“医院-家庭”场景衔接,延长了有效干预时间。
太原天使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以神经发育障碍康复为特色,设有运动治疗室、作业治疗室、水疗池等专业区域。科室引进德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,可精准控制训练强度。孙小迪医生团队通过“评估-训练-家庭指导”一体化服务,帮助众多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实现功能突破,其诊疗方案体现了儿童康复医学的功能导向原则。

医院地址: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5号
版权所有: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广审号:晋医广【2022】06-29-01027号
本站声明: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师诊断